“十四五”数字经济发展规划:加快电子签章互信互认

2022-02-14

日前,国务院公报2022年第3号——《“十四五”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,《规划》基于8项主要任务,明确了11项重点工程,其中在“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”“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”中,重点提及电子合同、电子印章、电子签名、电子认证、电子签章等。鼓励推广电子合同、电子印章、电子签名等应用,持续壮大在线服务能力,提升政务服务数字化、智能化水平。

src=http___nimg.ws.126.net__url=http%3A%2F%2Fdingyue.ws.126.net%2F2022%2F0210%2Fe3f3272ej00r72sbl003cc000ty00h5m.jpg&thumbnail=650x2147483647&quality=80&type=jpg&refer=http___nimg.ws.126.jpg

“十四五”规划聚焦未来发展,对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影响深远,接下来,我们就来看看《规划》中如何具体深化电子合同、电子签名等在各领域的应用。

          1、持续壮大新兴在线服务,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

       在“数字经济新业态培育工程”中,提出:推动远程协同办公产品和服务优化升级,推广电子合同、电子印章、电子签名、电子认证等应用。

         2、提高 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效能,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

         在提高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效能中,提出: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,加快数字身份统一认证和电子证照、电子签章、电子公文等互信互认促进政务数据共享、流程优化和业务协同。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、规范化、便利化,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数字化、智能化水平,实现利企便民高频服务事项“一网通办”。

      “十四五”规划相关政策

         2021年3月13日,“十四五”规划纲要在智慧政务方面,提出: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,推广应用电子证照、电子合同、电子签章、电子发票、电子档案,健全政务服务“好差评”评价体系。

         2021年11月17日,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,提出:“十四五”时期,要不断丰富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功能,构建统一的电子证照库,推广电子合同、签章等应用,在社保、医疗、教育、就业等方面提供更便捷公共服务,实现更多事项一网通办、跨省通办。

         随着2021年3月“十四五”规划的提出,发展数字经济、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得以明确,数字经济成为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。电子合同、电子签章、电子印章、电子签名作为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,未来,在日常生活、企业办公、产业发展、政务服务等数字化转型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。